1. 产品是什么?(客观描述:产品是什么、产品满足的需求)

1. 产品是什么?(客观描述:产品是什么、产品满足的需求)

产品是啥?

拼多多是一款基于社交+电商模式的拼团购物app

产品满足的需求点:

他旨在让更多的用户分享实惠,让用户低价、有趣的买到实惠产品。

2. 目标用户与典型场景(目标用户在使用该产品的典型场景,不少于3例)

案例1:

目标用户:

比较省钱的一线城市的务工人员,希望能攒钱、并且寻求新的机会,对价格敏感,住在人员集中的地方。

人物描述:

王莉莉是成都一家社区高档理发店的按摩师,高中毕业后去技术学校学习了两个月的按摩。准备来成都理发店做按摩时她暗自下决心:要存钱回遂宁老家开一家自己的店。工作上忙起来很忙,但是很多时候很闲。

典型使用场景:

一天她的同事晓丽跑过来给想和她拼单买一款他俩心仪已久的板鞋,晓丽介绍说拼多多能低淘宝价很多买到而且还是包邮。王莉莉惊讶于这个东西能这么省钱?半信半疑的答应下载一个一起试试,当收到货时,她觉得质量还真可以,自此开始了和更多同事组团砍价拼单的省钱模式。

案例2:

目标用户:

在校大学生,具有愿意尝试新鲜东西、热爱网购、喜欢发现好货、追求品牌的特征。

人物描述:

小姐姐李媛媛是成都理工大学的大二学生,平日里喜欢美妆和服饰,但是毕竟生活经费有限,也很注重省钱。去逛街时如果遇到好看的衣服总是要和自己的室友一起分享,听他们提提意见。

典型使用场景:

最近李媛媛被室友安利了新神器----拼多多,室友在上面买了一大堆零食和水果,都很便宜。虽然听说拼多多质量不太好,但是出于新奇和省钱还是去下载了一个。刚进页面,李媛媛觉得这个界面一点都不精美,看了看里面的水果确实好便宜。下单买了一次之后觉得质量还可以,便给家里也买了些水果,但是李媛媛觉得拼多多始终是拼多多,还是不能买贵重的东西。

案例3:

目标用户:

低线的城市中年人,比较务实、不在乎品牌、对价格很敏感,省钱的同时希望能赚点钱。

人物描述:

吴兰生活在甘肃小县城,老公在外打工,自己在家开了一个棋牌室,儿子上大学去了。吴兰在生活中勤俭节约,但是为了儿子很愿意花钱。

典型使用场景:

最近邻居王大妈让吴兰帮忙砍价,据说可以免费拿一个电饭煲,并且里面的商品都很便宜。在邻居的指挥下,吴兰下载拼多多,这是她下载的第一个电商app,之后在儿子的帮助下勉强学会了如何在拼多多购物。第一次下单买了一提卷纸,慢慢的,学会在拼多多买很多东西,便开始给儿子和老公买新衣服,同时痴迷于各种省钱的活动,经常和朋友邻居分享经验。

3. 关键功能体验与描述:

深度体验拼多多APP的搜索、选择商品数量及型号、支付等基础功能,描述对应功能的作用,并通过思考以下内容,描述这些功能的设计细节:

  • 功能相关入口有哪些,这些入口分别处于哪个位置
  • 正常情况下,你是怎么使用这些功能的?
  • 尝试做一些非正常的使用动作,看看系统会如何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 其它:在基础购物功能之外,拼多多还有哪些「模块」或「功能」,会让你感觉比较有特色或者有亮点?请思考并描述这些亮点功能,并写下你认为这些功能是亮点的原因

答:

在研究功能之前,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拼多多的产品结构: img

用户的性别分布:

img

上图数据来自TalkingData

用户的年龄分布:

img

上图数据来自TalkingData

从中可以发现:拼多多的用户以女性用户为主,且年龄都相对比较大,26-45岁之间的用户为主,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正开始组建家庭,养育孩子,不难想象对于低价格的商品是敏感的,同时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关注省钱。

3.1 搜索功能-体验和描述

img

这里值得关注的功能是:很少见搜索页带有分享功能的app,并且分享方式仅限腾讯系王牌产品:微信、QQ。很能凸显拼多多的社交电商属性,也把拼多多属腾讯系表现的淋漓尽致。

让我们来测测图片识别:

img

img

(1). 功能相关入口有哪些,这些入口分别处于哪个位置?

入口在底部第3个tab,这是拼多多唯一的一个搜索商品入口

(2). 正常情况下,你是怎么使用这些功能的?

拼多多的搜索只有在一级入口,底部的tab栏中:

这么设计的原因在于,大多数拼多多用户都是步入中年的女性,他们的搜索需求、手机使用技巧相对缺乏,需要产品设置更多路标,引导用户购物。进入拼多多购物可分为两种状态--有目的、无目的。搜索功能是有明确购物目标的用户可以径直找到自己想要的商提供的,拿我周边人举例:

  • 当我目标比较明确的时候,我会直奔搜索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直接忽略下面的分类。因为我明白搜索效率更高
  • 我妈是打字很慢,不知道该这么搜,会在搜索栏下去找。

(3). 尝试做一些非正常的使用动作,看看系统会如何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暴力测试:

1> 当我们乱输入一些字母后,显示无商品

img

2>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我输入12289多个长度的文字后,拼多多崩溃了!直接显示无网络,这个问题百发百中,具体页面如下:

img

3> 当我们去搜索一个拼多多没有的商品或者选择一张人类都看不懂是啥的图片拿去识别时几乎是展示推荐商品。具体不做图示了

3.1.2 选择商品数量及型号

img

这里的购买流程是:

img

功能定义:帮助商家和用户定位所购商品的具体数量和属性。

功能入口:

  1. 发起拼单
  2. 单独购买
  3. 参与拼单

功能体验分析

这三个入口可见,用户购买的方式有三种:一种是发起拼团、一种是参与别人的拼团、一种是单独购买。 值得揣摩的小细节是:单独购买要比发起拼团贵,这个功能我相信是没人用,它主要是引起心里落差,用对比让用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便宜。

同时,拼单也是拼多多的特色功能,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激励用户邀请其他的人一起购买,以达到增加销量的目的。

暴力测试:

1> 在填写数量处,疯狂添加,发现只能添加到10w件,当然有些商品是商家已经做了限制。

3.1.3 支付

img

功能定义:用户选择支付的方式

可选择的支付方式有:

  1. 支付宝
  2. 微信
  3. QQ
  4. 微信好友代付

功能体验分析:

1.拼多多的支付设计的很有意思,你会感觉他是个唠叨的大妈,一再挽留。从进入支付页面,在顶部会出现好友多久前下单的提示。来渲染气氛,引导用户减少犹豫,缩短下单考虑时间。

2.支付体验排名:支付宝 > 微信 > QQ。支付宝只是转个圈圈就出现了指纹验证。而微信和QQ就显得很繁琐,要跳两次页面才能到指纹支付页面。

3.拼多多的支付流程中,有非常多的类似支付这样的挽留设计。制造热闹氛围。引导用户下单,从取消支付的挽留,到取消订单挽留,甚至还有取消支付后制造的支付有效期倒计时。

4.这里有个小细节:取消支付的倒计时是点击取消支付才开始算的,每次点击取消支付都是从 02:59:59 重新倒计时,可见这样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用户支付时间OR节省服务器数据库资源。而是制造紧迫感,催用户下定决心买单。

暴力测试:

1>取消支付再次下单,切换支付方式,停留,再次切换。重复多次后,拼多多会弹窗询问:是否遇到了问题,需要帮助?

其他暴力测试:

1> 当运费比商品成本还贵,给商家提退款会如何?

在经过测试后,例如买5块的产品,跟商家协商退款,商家会选择直接不要货品直接退款。(这是货品质量引起的退款,不是可以为之)

亮点功能:

1.拼多多简直是把微信的社交分享玩到了极致,大概分为这么几类:

img

  • 直接打折型:这种模式有限时秒杀、品牌清仓名、品折扣、9块9特卖。以上几种方式的特点就是——用户无需付出其它代价就可以享受折扣;
  • 助力打折型:这种模式有砍价免费拿、助力享免费、帮帮免费团。以上几种方式的特点是——虽然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但是用户必须邀请其他的用户来一起完成,自己独立不能够完成任务;
  • 现金领取型:这种模式有天天领现金,现金签到以及转盘领现金。以上几种方式的特点是——现金领取和购物是分开的,用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领取现金而不一定要同时进行购物;
  • 抽奖型:这种模式下能否获得商品全靠运气,有一定的彩票性质。

2. 拼单式的购买:

让用户帮砍价、分享给用户,不仅提高了单量,刷了品牌,更能和单独购买制造出实实在在的优惠的感觉。

3.无处不在的推荐:

首页、个人中心页面底部、搜索无结果页面底部、聊天页面底部、商品详情页底部等等,这样,用户有空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进行查阅看看有哪些东西,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用户购买商品的可能性。

4.个人中心还独具一格的设置了待分享按钮

这在其他购物app是见不到的

4. 竞品(对比拼多多和竞品各自的优缺点)

从UI设计、服务人群、优点、缺点、运营 五个维度对比淘宝和京东

img

Last modification:November 7, 2019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